<B>[转贴自宠物之家]如何正确评估自己救助寄养流浪猫的能力</B>
< >
< >
在猫友们救助寄养的过程中,除了想让猫咪结束流浪生活、进入新家的焦急心情引导我们进行救助以外,我们还必须理智的对自己的实际救助能力做出考量,这样的考量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亲人、我们家庭中已有的猫咪是有益的,肯定对即将救助的猫咪也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全面考虑能引导我们的救助工作持续进行,这样才能长期救助更多的猫咪。
< >
< >
< >
总的说来,需要考量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 >
< >
< >
1. </B><B>家人(或同室居住的人)对流浪猫咪的接受程度</B>。
< >
在猫咪调养的环境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为猫咪的感情是敏感细腻的,所以,如果没有居住在同一环境中人的认同,猫咪的行为和心理都很难调养到正常状态。因此,如果说服工作不到位,没有得到家人(或同室居住的人)的同意,不要让猫咪冒这个风险,也不要让自己为难。我们从救助中体会到的是责任、是快乐,而不是其它。
< >
< >
< >
2. </B><B>救助(寄养)人的独立经济支付能力。</B>
< >
救助寄养猫咪的营养调理、日常花销以及疾病治疗,都需要救助寄养人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虽然土猫这面能负责一些猫咪的疫苗、绝育费用,但是绝大部分日常生活开销还是救助寄养人自己承担的,因此在参与救助(或救助更多猫咪)之前一定要考虑这件事情。
< >
< >
< >
3. </B><B>是否能提供适当的活动空间给猫咪。</B>
< >
猫咪在日常活动中、在心理上都需要适当的活动空间,如果将多只猫放在同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有的猫咪会忧郁、少食;有的猫咪会生病;有的猫咪会行为异常(比如乱尿);常见的是猫咪之间打架。因此,我以自己的经验认为,在寄养流浪猫时,一间20平米的屋子最好不要超过三只成年猫,70平米的两居不要超过六只成年猫(包括自己的猫咪和救助的流浪猫)。要注意及时给猫咪们注射疫苗,切忌将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猫咪与健康的猫咪放在同一个房间内。
< >
< >
< >
4. </B><B>是否有足够耐心、有足够精力来照顾流浪猫咪、来处理猫咪的伤病。</B>
< >
救助寄养过程是一个琐碎、繁杂、需要耐心的过程,往往就是在仔细观察猫咪的日常生活指征、或者奔波于宠物医院之间、或者操心于猫咪的营养调理、或者想方设法引导猫咪和人相处,等等这些过程。为寄养的猫咪写推荐领养文章和拍照片都是最后要做的小事情,所以救助寄养人获得的快乐是在于结束了猫咪的病痛之后、在于猫咪营养适当胖了之后、在于和猫咪建立了亲密关系之后,这些快乐都是付出劳动以后的快乐,感到自己真正改变了一个生命的前途、给了这个生命幸福之后的快乐,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理性加上耐心加上自己奔波所得到的报酬,这样的报酬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的!所以,对待猫咪的足够耐心足够精力是获得这些快乐的必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说不上救助。
< >
< >
< >
5. </B><B>是否有逐步了解猫咪的习性(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促进猫咪健康生活的信念。</B>
< >
你对于猫咪的生理构造、自然习性、心理影响因素、疾病原因和正确解决渠道等等问题的了解,是猫咪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基础,因为你在生活中作的每一个关于他们的决定,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而你的决定来源于你的常识,所以你的猫咪常识的扩充和正确性非常重要,就像你必须了解自己一样。(如果你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需要作决定,最好咨询一下有经验人士的意见,或者咨询可靠大夫的意见)当然,谁都不是一开始什么都知道,但是这种想了解另外一种生命的信念会驱使自己去很快接收相关的知识,如果没有这种信念,猫咪的安全和健康堪忧!
< >
< >
< >
以上5项内容是每一个救助寄养人需要仔细考量的内容,也是猫咪领养人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扩大一点,一个救助机构也是需要考量这些问题的,超过自己的救助能力、不考虑猫咪的自然习性,这样来救助猫咪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土猫不是一个专业的救助机构,她仅仅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团体而已,但是这个团体容纳流浪猫的数量也是要根据寄养人的能力和数量来衡量的,超过承载力的救助会以已救助的猫咪重新处于危险状况为代价,因为每一个寄养人照顾猫咪的能力有限、空间有限。
< >
< >
< ><B>因此,理智的考量自己的能力,能陆续有序的让更多的猫咪得到救助;理智的考量一个救助团体的能力,能确保被救助猫咪健康和安全的走向幸福生活,确保延续关爱流浪动物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 ></B>
< >
< >
< >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 15:38:33编辑过] |